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

2024-12-18 00:41:08 | 一起网

今天一起网小编整理了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

蜀文君给大家普及下【重庆新高考】,以及如何在“3+1+2”的选科要求下,结合孩子自身优势选出最科学的选科方案。

了解学业水平考试

重庆新高考重点之一,是完善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制度(简称“学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强化普通高中学生文化素养培养。

“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简称“选择考”)。

其中:“合格考”各科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14门学科。

“选择考”具备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考生,且“选择考”三门学科所对应的“合格考”学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成绩计入普通高校 统一高考 招生录取时的考生总成绩。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学科。

了解“3+1+2”选科内容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2021年6月高考),高考总成绩的组成科目由“语数外+ 文综 /理综”变成“3+1+2”。

“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数外

“1”为“选择考”首选学科2选1:物理或历史

“2”为“选择考”再选学科4选2: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新高考下各科总分是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考”每门学科原始分分值均为100分,其中,首选学科成绩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学科成绩以转换分(每门分值仍为100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总分300分。一共有12种选科组合模式:

了解“3+1+2”模式分析

一旦确定选科之后,就跟报考 大学专业 息息相关!

12种组合该怎么选择才能突出自我优势?面对高考时报考大学专业时才会有游刃有余?先看看下面12种组合的简单解析吧。

➣ 物理+化学+生物

这种选择方案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此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不能选择的2.6%专业基本为哲学类、历史类专业。这种组合方案优点是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

➣ 物理+化学+地理

“ 地理学 ”又称文科中的理科。以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从理解掌握的角度,极有优势。但同样地,地理学是文科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一科,但若从理科学习的角度来看,少记背,多理解,反而更加符合另一些学生群体的需求。

➣ 物理+化学+政治

这种组合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目前,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未选择学习政治,会存在2年左右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

➣ 物理+生物+地理

物生地组合可报专业比例99%。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1、物理成绩优异, 逻辑思维能力 强;2、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 物理+生物+政治

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比较少。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由于师资原因,也可能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单独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

➣ 物理+地理+政治

此组合可报专业比例99%。物理成绩突出、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薄弱)建议选择。

➣ 历史+政治+生物

如果考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较为优秀,建议选择这个选科组合。专业选报比率为75.3%。

➣ 历史+地理+生物

可报专业比例为77.8%。

➣ 历史+化学+生物

这种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

➣ 历史+地理+政治

这种组合适合想选艺术专业、 传媒专业 的考生;致力于考取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选择的大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 历史+地理+化学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对文科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

➣ 历史+政治+化学

这种选择优势在于文科思维比较强的同学,以一门化学拓广了专业选择面。同时学科之间没有太强的割裂感。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科间差别比较大,需要学生能在各种思维中灵活切换。

在2018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中,共有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占93个总专业类数的20.4%。同时,物理科目还被60个专业类提及,占专业类总数的64.5%;其次是化学,被58个专业类提及,占62.4%;再次是生物,被29个专业类提及,占31.2%。至于政史地三科,只被3-5个专业类提及,仅占3.2%-5.4%。

一般来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的选考要求中提及物理的专业类,高校在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时,也会允许选考物理的学生报考此专业类。所以,对于选考了物理的同学来说,可以报考“要求选考物理”的这60个专业类,另外,允许“不设选考要求”的29个专业类也可以报考,所以一共可以报考89个专业类,即占专业类总数的95.7%。物理和化学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0%,生物覆盖了58个专业类(62.4%),政史地三科分别覆盖了32-34个专业类(34.4%-36.6%)。

“3+1+2”科目怎么选?

面对新高考,如何扬已所长,选择高中阶段的课程,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及大学,将是考生和家长最大的困惑。以下方法可以帮您正确审视自我,合理选择科目,从容应对新高考!

根据个人志向、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结合拟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无论怎么变化,面对新高考,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成绩是不变的应对方法。因为无论怎么变,专业与学科对应的这个大原则是不变的。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

2021新高考,大学录取对合格性考试有等级要求吗,如果6科都是D,能被本科或者专科录取吗?

可以的。

以湖南省为例,选考科目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4门再选科目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赋分满分为100分,起始赋分为30分,从高到低分为A、B、C、D、E 5个等级,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湖南将成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在录取方式方面,湖南的政策是2021年合并录取批次,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扩展资料: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相关要求规定:

1、普通高中毕业生就读高职院校主要在春季进行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通过参加对口升学的统一考试报考省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报考省内高职院校;未参加对口升学统一考试的,可凭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高职院校录取。

2、自2020年起,合并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自2021年起,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 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批改革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公布

新高考允许复读吗

一起网(https://www.1526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允许复读吗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允许复读。

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并没有取消复读生政策,只是将复读生从应届生中区分开,将其作为社会考生参加考试。同时各省出台了针对于复读生的衔接政策,只要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2021年新高考。

其中,复读生不需要从高二读起参加合格性考试,只需要参加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以及选择性考试中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3个科目的考试。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黑龙江省都已经明确出台了相应的新政策,2021年的高考复读生不允许入读公立高中。

河南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将会限制复读生的志愿报考数量,2021年河南的高考生,如果是在复读的情况下,只允许填报两个志愿,不允许同应届毕业生具有同样的填报志愿资格。

高考注意事项:

1、作息:

考前一周内应遵循平时学习习惯,切忌“开夜车”,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直接关系到考生的临场发挥:睡眠充足,场上才能保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2、饮食:

平时吃什么,考前就吃什么。要吃经常吃的熟悉的食物,不要吃从来没吃过的东西,以防食物过敏。消化道过敏会造成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脑细胞主要能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所以应多吃主食。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可过度“开小灶”,不要太过油腻。

高热能的饮食会造成孩子的消化负担,甚至会产生恶心、厌食这些症状;还会产生嗜睡的感觉,精力不集中。油炸食品还会产生胃部的饱胀感,不消化。

3、家长不可过分“优待”:

家长往往对孩子应考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的“优待”也会随之升级,突出的作法便是陪读,甚至白天不上班。殊不知,如此过分“优侍”,对考生的负面效应往往大于正面效应,易增加“有负家长厚望”的心理压力。家长只须在生活、饮食方面给予适当调整就可以了。 一起网

以上,就是一起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起网:www.1526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适应哪些改变?”相关推荐
湖北高考改革:科目及计分方式变成“3+3”模式(武汉地铁学校招生要求)
湖北高考改革:科目及计分方式变成“3+3”模式(武汉地铁学校招生要求)

湖北高考改革:科目及计分方式变成“3+3”模式2021年起,湖北省高考科目及计分方式变成“3+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外语可考2次,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同时,考生在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不分文理科。目前正在读初二的学生,是我省“新高考”的首批尝鲜者。高中学业

2024-12-04 08:54:26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新高考选科让考生的选择权变大,也可以提早锻炼学生规划学科的意识。虽说学科之间的选择性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选专业首先还是要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明确了职业方向,就可以很快找到对应的专业,进而确定最后要报考的选考科目。比如,如果将来想从事电子、机械类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就必须选考物理。如果将来选择医药、化工等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必须选考化学。

2024-09-26 20:26:15
新高考改革考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查询到本次新高考适应性演练的院校专业计划?
新高考改革考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查询到本次新高考适应性演练的院校专业计划?

新高考改革考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查询到本次新高考适应性演练的院校专业计划?院校专业计划在八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报考系统就能查到,但是这个专业计划是2020年的,不是今年的,只是为了模拟报考,练一练,不具有实际意义。新高考改革的适应性八省联考和报考演练,目的是让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知晓和适应,试题和院校专业计划都是临时性的,不是2021年高考试题和专业计划。本次模拟报考一般的省份已经结束,例

2024-07-30 02:06:35
嘉应学院成人高考需要哪些学历证明?
嘉应学院成人高考需要哪些学历证明?

嘉应学院成人高考需要哪些学历证明?①高中起点升本科(高起本)、专科(高起专)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的考生须交验高中毕业证书(中职、技工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的证明)。高等、中等学校在校生(含应届毕业班学生)不得报考。②专科升本科(专升本)报考专升本且已取得专科毕业证的考生,须交验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省

2024-10-30 03:51:52
读计算机专业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读计算机专业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读计算机专业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计算机专业大一,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所有学校的第一志愿都是计算机,命运使然进了矿大的计算机,非常开心计算机专业学校教的东西是一部分,想要有所成就还得靠自学。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提升自己。在学校进了一个互联网工作室,学长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问题先百度谷歌,找不到再问。这句话看上去很轻描淡写,实则非常实用。如果你能够照做,极大的提升自己

2024-11-01 04:31:44
2024年强基计划入围政策有哪些变化?哪些考生更适合报名?
2024年强基计划入围政策有哪些变化?哪些考生更适合报名?

终于等到你:清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简章及政策分析4月20日,清华大学发布了2023年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概述: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保持在6倍,与去年相同,招生专业、条件以及限报1所高校的规定未有变动。今年依然省略了考生确认环节,但请注意破格资格申请的时间为4月20日至24日,申请者需确保所报专业与学科特长相符。考核流程仍包括笔试、面试和体测,考

2024-10-11 12:28:52
社会考生高考报名需要哪些资料?
社会考生高考报名需要哪些资料?

社会考生高考报名需要哪些资料?社会考生高考报名需要什么材料如下:1、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身份证明文件。2、学历证明:如有已完成的学历,需要提供相关的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等。3、相关证书:根据高校要求,可能需要提供其他证书,如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4、照片:一般要求提供近期免冠照片,具体要求可以根据高校公布的标准进行准备。5、其他

2024-10-23 02:04:05
新疆2024成人高考报考需要哪些资格条件
新疆2024成人高考报考需要哪些资格条件

新疆2024成人高考报考需要哪些资格条件新疆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如下:一、学历条件:考生需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或持有专科毕业证书。报名时需在考试院完成报名及缴费。二、专业条件:医学门类专业报考者需提供相应资格证书或学历证明。护理学专业考生需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可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且原则上应与所从事专业对口。三、

2024-11-28 22: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