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9 15:46:17 | 一起网
兰州财经大学代码是10741。学校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简称“兰州财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由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外国专家局“西部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项目”重点培训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3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贸易经济、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税收学、投资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工程、商务英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贸易经济、新闻学、工商管理、审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艺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传媒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商务(双语)实验教学中心、“3S”技术应用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兰州财经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级一流(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法律、农业、公共管理。
省级一流(特色)学科(2个):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省级重点学科(10个):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兰州财经大学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校级科研机构12个,内设科研机构31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务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数字经济与社会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17年—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项,在中国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17篇,出版专著12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6项。科研服务地方成果获得政府部门肯定性批示或采纳证明共36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提案类成果11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内参类成果20项。
合作交流 一起网
截至2021年4月,兰州财经大学分别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中国国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与甘肃省定西市、兰州市城关区、浙江省松阳县等1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创业就业战略合作关系。成为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英语培训项目在华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与新加坡孔子学校合作建设“新加坡丝路孔子课堂”。
一起网(https://www.1526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会计专业研究生的相关内容。
1、本科会计考研可以考虑报考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审计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因为有基础。还可以考虑报考相关专硕如0251金融、0252应用统计、0253税务、0254国际商务、0255保险、0256资产评估、0257审计、1253会计等硕士。当然,也可以跨专业报考。
2、选择报考专业主要看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和备考的难度。
3、自己去招生单位官网看看专业目录的专业名称和考试科目即可判断和选择。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以上就是一起网为大家带来的贵州财经大学自考专业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起网:www.152677.com上海商学院代码及专业代码上海商学院代码12050,专业代码如下:上海商学院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1;专业名称:商务经济学。专业代码:02;专业名称:金融学。专业代码:03;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业代码:04;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专业代码:05;专业名称:园林。专业代码:06;专业名称:市场营销。学校专业:2021年招生本科专业30
贵州财经大学有哪些优势专业?贵州财经大学是贵州省重点支持的高校之一,拥有多个优势专业。以下是其中一些优势专业的介绍:金融学:金融学是贵州财经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受金融市场分析、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等方面的培训,为未来就业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会计学:会计学
贵州财经大学是二本吗,有什么优势专业?贵州财经大学是二本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在贵州是第二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贵州财经大学是二本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在各省招生专业、招生计划不同,所在省市地区的招生批次不相同,比如贵州财经大学在北京是本科批次招生,在天津是本科批次A段招生,在河北省是本科二批次招生,在内蒙古是本科二批次招生等。扩展资料:贵州财经大学发展历程:2014年7月
江苏会计专硕学校排名第一梯队:东南大学第二梯队: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第三梯队: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第四梯队: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第五梯队:南京大学(非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非全)、南京工业大学会计全日制/非全日制
贵州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贵州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如下:1、经济统计学;2、金融学;3、国际经济与贸易;4、统计学;5、工商管理;6、市场营销;7、会计学;8、财务管理;9、人力资源管理;10、劳动与社会保障。一、重点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法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审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
广东财经大学有哪些专业1、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专业:法学。2、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专业: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3、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4、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专业:电子商务、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专业: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学、金融工程
贵州大学的王牌专业贵州大学的王牌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等。贵州大学设有40个学院、有13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
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排名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是税收学、金融学、法学等。一、税收学。税收学,研究税收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是研究税收分配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税收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税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的特征本质及其职能作用;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问题;税收分类及其体系结构;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发
2024-06-14 16:43:09
2024-06-23 10:56:01
2024-07-16 09:57:58
2024-07-09 10:44:15
2023-03-01 16:56:01
2024-07-14 1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