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

2024-01-06 11:39:31 | 一起网

今天一起网小编整理了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如下:

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南华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

卫生检疫专业介绍: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研究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及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检验科室、检验检疫单位等进行卫生检验检疫等。例如:甲流等大规模流行病的临床检验、病理化验,进出口动植物的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质量检验、细菌检验等。

本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应用型人才为定位,构建“一个核心、四项结合、五个支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同时具备较强水质、食品、空气、化妆品、生物材料等理化和微生物检验与检疫的实践技能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及与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它医学技术实验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技术等。

核心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水质理化检验学、空气理化检验学、食品理化检验学、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等。

实践教学课程: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论文指导。

其他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英语、计算机等普通公共课程,同时开设多门医学、卫生学等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复旦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山东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目前已发展形成多门分支的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作为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新学科,代表着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对功能基因组阶段流行病学的发展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适应卫生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规划或卫生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评价,同时利用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各种卫生信息,为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介绍如下:

公共卫生考研院校排名前十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1、华中科技大学

本学科始终坚持“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学科定位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布局,积极进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质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

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A+学科,第一轮和第二轮均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7月获批建设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一起网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建于1928年,是国内同类学科中最早创立的大学学院,开辟了国内同类学科的先河,并长期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拥有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等2个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等2个部属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研究合作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和管理合作中心等2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3、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是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预防医学”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医学统计学”是国家精品课程,拥有国家教学名师。

建立了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6个研究中心和基地:广东省预防医学研究所、流动人口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健康研究所、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研究基地、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科技平台、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华南基地、One Health研究中心、心理卫生与行为医学研究中心。

以上,就是一起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学校排名)”相关推荐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 湖南医专学校排名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 湖南医专学校排名

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卫生检疫专业院校排名如下: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南华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卫生检疫专业介绍: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研究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及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检验科室、检验检疫单位等进行卫生检验检疫等。例如:甲流等大规模流行病的临床

2023-12-11 05:00:05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 公共卫生排名学校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 公共卫生排名学校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介绍如下:公共卫生考研院校排名前十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1、华中科技大学本学科始终坚持“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学科定位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布局,积极进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科

2024-01-06 09:59:24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考研学校排名 TIMES英国大学营养学专业排名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考研学校排名 TIMES英国大学营养学专业排名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考研学校排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考研学校排名如下:1南京医科大学A+2华中科技大学A+3 北京大学A-4哈尔滨医科大学A-5复旦大学A-6首都医科大学B+7中山大学B+8 南方医科大学B+9第二军医大学B+10 第四军医大学B+11北京协和医学院B12中国医科大学B13浙江大学B14安徽医科大学B15山东大学B.教育部门

2023-12-21 16:26:13
统计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生物统计学研究生院校排名
统计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生物统计学研究生院校排名

生物专业大学排名中国生物专业大学排名榜前十: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门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

2023-12-19 17:30:37
生物科学研究生院校排名(生物类考研院校排行榜)
生物科学研究生院校排名(生物类考研院校排行榜)

生物科学研究生院校排名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复旦大学6、南京大学7、武汉大学8、中国农业大学9、华中农业大学10、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类专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也都是很不错的,因此不少学子们都想要考进一个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

2023-12-08 02:58:40
国际医疗卫生专业大学排名 日本医学院校排名
国际医疗卫生专业大学排名 日本医学院校排名

日本医学院校排名2009年最新日本大学排名1,东京大学2,京都大学3,大阪大学4,名古屋大学5,东北大学6,北海道大学7,九州大学8,东京工业大学9,一桥大学10,筑坡大学11,东京外国语大学12,早稻田大学13,庆应大学14,同志社大学15,上智大学16,法政大学17,立教大学18,中央大学19,明治大学20,

2023-12-15 13:57: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校排名 计算机考研院校推荐排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校排名 计算机考研院校推荐排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校排名1.北京大学2.清华大学3.浙江大学4.国防科技大学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北京邮电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上海交通大学9.南京大学10.华中科技大学11.电子科技大学12.北京交通大学13.北京理工大学14.东北大学2022-2023年考研选择学校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学

2023-12-26 16:04:34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 中国医学专业大学排名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 中国医学专业大学排名

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公共卫生专业学校排名介绍如下:公共卫生考研院校排名前十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1、华中科技大学本学科始终坚持“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学科定位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布局,积极进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科

2023-12-08 22:45:48